九二共识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2024-05-05 20:08

1. 九二共识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授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1992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
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历史意义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双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等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

九二共识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2. 九二共识的时间是多少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3. 九二共识是什么时候签署的

九二共识是1992年签署的。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
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扩展资料:
2019年01月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近日记者会上应询时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维护和增进。
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包括高雄在内的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
台湾“国政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谢志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韩国瑜可以把东西卖到大陆,这会让其他县市起而效仿,当然也会让绿营县市看着干着急。
因为没有“九二共识”就无法把东西卖到大陆。尤其是绿营污名化“九二共识”,更让绿营县市陷于困境。透过韩国瑜的举动,相信台湾民众就算不清楚“九二共识”的内涵,至少知道“九二共识”对台湾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二共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认同“九二共识”高雄受益

九二共识是什么时候签署的

4. 九二共识是谁提出来的

1、九二共识这个名词,是2000年4月底前台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苏起正式提出的新名词。

2、九二共识的释义: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3、九二共识的背景:在1987年以前,台湾当局奉行:“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对大陆“三不政策”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之久,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5. 九二共识是什么时候签署的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

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摘要】
九二共识是什么时候签署的【提问】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

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回答】
2019年01月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近日记者会上应询时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维护和增进。

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包括高雄在内的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

台湾“国政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谢志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韩国瑜可以把东西卖到大陆,这会让其他县市起而效仿,当然也会让绿营县市看着干着急。

因为没有“九二共识”就无法把东西卖到大陆。尤其是绿营污名化“九二共识”,更让绿营县市陷于困境。透过韩国瑜的举动,相信台湾民众就算不清楚“九二共识”的内涵,至少知道“九二共识”对台湾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回答】

九二共识是什么时候签署的

6. 什么是九二共识是谁提出的

“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基本内容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提出者:苏起
苏起,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 。1949年10月1日生于台湾台中市。
1971年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7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及苏联研究硕士学位。
政治主张
在任“陆委会”主委时曾为李登辉的“两国论”辩护。2000年4月提出了“九二共识”的说法,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两岸关系要想解冻、重归正常化,最佳途径还是回归“九二共识”。
认为两岸关系的目前的本质是有“台独”之实,无“台独”之名,在民进党主政下,各项动作均朝“台独”推进,两岸难和平共处。2003年9月7日提出“两岸空中安全走廊”。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
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
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二共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起

7. 九二共识是由谁定的?

“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2]

中文名
九二共识
外文名
1992 consensus
提出人 
苏起
提出时间
1991年4月8日
核心精神
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历史背景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九二共识是由谁定的?

8. 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

1992年12月3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进行事务性商谈后,双方对「一个中国」之原则达至了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内涵,双方存在分歧,当时没有讨论,是把分歧搁置下来,即求同存异。 

两岸同中存异异中求同 

当时,大陆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台湾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台湾称之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简称「一中各表」。 

显然,九二共识内容,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简称为「两岸一中」。「两岸一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一是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终极统一。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台湾提出「一中各表」,这是分歧点,当时没有讨论,采取搁置争议,重在求同存异,即求「一中」之大同,存「各表」之小异。「各表」既是分歧,就不是共识,故而,把九二共识归为一中各表,不符合当时共识的实际情况。2005年5月12日胡宋会《会谈公报》文件,在九二共识括号内注明两岸一中新简称,即写成九二共识(两岸一中),没有明确提到一中各表,双方互让达至共识。